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称,中国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还要建立一个廉价的政府,政府的成本太高,就是再廉洁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6月3日《中国新闻网》)。
那么,政府成本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
首先,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交易成本大、内部传递效率低。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来说上述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和克服,改革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其次,浪费惊人,财政经费消耗较大,特别是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太高。主要集中在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购车上。一些领导干部工资表上的薪酬并不高,但是,加上公款消耗、车辆消耗、豪华办公场地和灰尘很厚、长期闲置不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等,一个领导干部的消耗非常惊人。就像李金华举例所说,国家机关每人到底应该有多少办公面积,到底每位公务员手上掌握的现代办公工具是什么标准,这些都要做大量的工作来制定标准,也是政府包括财税需要深化改革的问题。如果把国有企业领导计算在内,那么,消耗的公款更加惊人,职务消耗是一个天文数据。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改制的推进,其总经理、董事长以及其他领导层费用出现了双增长,即:年薪大幅增长,动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职务消费大幅增长。然而,企业回报增长并不明显,职工待遇上,个别企业还出现了下降现象。
再次,政府监督成本过高,效果太差,出现了“龙多不治水”的情况。这里,笔者引用李金华的话语来说明这一问题。中国现在国家监督力量很多,除审计机关外,财政有监察专员,国家发改委有稽查特派员,金融领域有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还有其他各种专项监督等。监督部门多,人数也不少,这一方面造成重复监督、重复检查现象,使一些金融机构、企业因为一年到头不停的检查而叫苦不迭,成本很高,甚至影响到正常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就是“龙多不治水”,谁都能检查,谁都不负责任。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在金融监督监管部门中还有人民银行、国务院派驻金融企业监事会等。这么多的监督机构,这么多的人,一方面“龙多不治水”,另一方面经费开支是十分惊人的。经费从哪里来呢?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向企业收费。说到底最终还是老百姓的钱。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这几年取得很大成就,特别是依法行政方面进步非常显著,但现在很多问题,最终还是由于政府改革不到位造成的。因此,中央提出政府改革要加大力度是十分正确的。关键的问题是,要在政府职能转换,消除机构重叠臃肿、人浮于事,克服办事和交易成本高、相互扯皮、低效率上下功夫,真正狠抓落实工作。其次,整合现有监督部门和力量,建立一个精简、高效、高度负责任的监督体系和部门。再次,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追究监督部门的责任机制,以监督监督机构履行职责到底怎么样,评价和考核监督部门的工作业绩和失职渎职情况。(余丰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