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的一位负责人指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产品结构得到改善,出现了一批优势产品,自主品牌轿车产销已占轿车总量的25%左右。
有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汽车产业令国际瞩目,不仅实现了出口大于进口的重大转折,还在产量、销量上进入世界3强,同日本的差距不大,我国有望近期赶超。
产销量高企背后,是缺乏自主品牌的软肋。尤其是目前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呼声日益高涨,自主品牌缺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桎梏。
事实上,自主创新也确实越来越被众多汽车企业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汽汽车提出的自主品牌的销售目标,2007年是3.5万辆,2010年则争取实现自主品牌轿车销售超过20万辆。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告诉记者,奇瑞从2000年就开始建立体系,规划了一系列自主品牌。今年,奇瑞在自主品牌上的步伐将迈得更大。继2月推出奇瑞A5之后,下月初正式推出全新车型V5,除此之外,今年还将有两款新车型上市。
虽然像奇瑞、吉利这样,中国也涌现出数家专注自主创新的企业,但技术瓶颈仍然阻碍着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市场上赢得先机。
对于企业来说,自主品牌的发展并非有市场就有前景。上汽汽车市场传播公共关系总监黄华琼告诉记者,目前发展自主品牌,面临如下几个问题,首先要基于品牌传播和产品品质,让自主品牌能够为市场接受和认可;第二,现在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必须用差异化的做法,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尽快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品牌形象。
黄华琼的话表明,如果不能尽快发展起强大的自主品牌,不能很好解决技术边缘化、空心化、空壳化等问题,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浪潮,汽车产业就不具备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也无法担当国家支柱产业的重任。
黄华琼认为,汽车更多的是一个商业,无论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是在做商业,因此最重要的就是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具有顶尖品质,能够被市场接受。中国汽车要想成为世界汽车工业重要成员,就必须融入大的环境,遵循国际规则。
作为企业界人士,黄华琼尤其希望国家在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上有所倾斜,至少同合资企业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当然,国家正在往这方面努力,相信国家尽快会有动作,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动作”。(张淑芳) 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