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产权知识 >> 正文
市场机制是国企创新成功的最后决定力量         
市场机制是国企创新成功的最后决定力量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www.cninfo.cn/finalpage/2006-03-27/16614904.html | 点击数:2269 | 更新时间:2006-3-27 | 文章录入:admin1 ]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对国企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而重构国企的创新机制,则是创新之源。

    2005年12月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顶着“世界工厂”的帽子却越来越感叹“钱不好赚”的中国企业界,开始欢呼“重新找到了灵魂”。

    一个宏观的政策需要落实为可以具体执行的行动指导,才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在2月下旬的国资委海南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各级国资委要按照国家提出的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研究开发机构,增强战略产业原始创新和重点领域集成创新能力,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掌握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发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如果说国家层面致力于政策、规范的细化,那么具体到地方国资委,上海国资委主任凌宝亨一言蔽之:“自主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

    专家认为,国有企业将成为中国企业创新的主力军。然而,创新是一个无法由政府设计和完成的过程。重构国企的创新能力,仅有政策引导是不够的,市场机制的力量或许才是国企创新能否成功的最后决定力量。

    结构调整成创新土壤

    重构国企创新体系的关键,就是让国有企业置身于必须进行创新的竞争环境中。上广电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电视领域,上广电的竞争焦点肯定不会是对准自主创新,而且极低的利润率,也使得企业没有能力进行自主创新。

    低端竞争限制了研发投入,而研发投入低又把企业固定在低端的格局里进行竞争。这就构成了我国企业再创新行为上的死循环。专家指出,国资委对国资布局的调整,其实构成了打破这种死循环的原动力。

    自国资委成立以来,国有资产经历数次战略调整。目前国有资产基本分布在一些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在这种格局下,大中型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而民营企业则多分布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因此,国企的创新行为明显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从上海情况看也是如此,上海几个重要的企业自主创新项目也都发生在IT、汽车、医药等领域。为了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国资委通过结构调整,把国资往更为高端的领域集结,上海市则通过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投资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对上广电的采访过程中,顾培柱给我们介绍了一件往事。上广电液晶显示项目方案上报市里以后,争论非常激烈,因风险巨大反对意见很多,上海市主要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亲自听取上广电领导层汇报,最终决定启动这一项目。可以说,没有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就不会有上广电今天向液晶面板业的全面转型。

    “引逼”机制

    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解决动力问题,正如上广电项目中一些人为顾培柱所盘算的那样,在国企当中出于对自身考虑而倾向于采取保守行为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国企规范有余、活力不足的局面。然而,企业的创新既需要规范、充分论证,更需要勇于迎接挑战、敢冒风险。2月9日,亲赴上汽集团调研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就指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需要敢冒风险,力求突破、力求超越;必须抓住机遇、争取主动。”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认为,要解决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目前需要落实“引逼”机制。

    “引逼”机制是上海市政府2006年一号文件《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所重点阐述的自主创新机制。《规划纲要》对上海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提出了以“引领(HEAD)工程”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任务,加快战略产品研发和重大示范工程的建设,为健康、生态、精品和数字上海的建设提供科技保障,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体系建设。在企业层面,要让企业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引逼”机制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矛盾的问题。凌宝亨2005年就提出,开展自主创新的考核,要把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计入当期利润,市国资委还要将出高额奖金奖励科技创新人员。

    加强资本运作支持创新

    在国外,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现有企业自主进行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通过企业R&D(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投入与支撑来实现;二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硅谷模式,即由风险投资来支撑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后一种方式涉及市场的培育,主要由国家和资本市场合力造就。

    其实仅就我们讨论的企业自主创新而言,也有资本运作的空间。理特管理咨询公司总裁李广德指出:“企业应避免把自主创新单纯理解为‘自我研发’。事实上国家的政策用意是希望企业培养起核心竞争力,除了‘自我研发’外,还可以通过收购竞争对手、收购国外研究院的方式进行,重要的是维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用收购的方式来加快自主创新,必须建立在自身有相当的技术理解和消化能力之上,还需要良好的整合,否则得来的创新能力也会流失掉。

    为了促进以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企业资本运作,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也必不可少。但是,有一点我们值得注意。郭励弘指出:“技术交易市场的目标虽然是交易技术,其本质却是资本交易市场而不是技术交易市场,应该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律运作。”自1998年年底以来,各地设立的从事技术产权交易的机构已达数十家,但经营状况大多不佳。在同类机构中,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最为突出,自成立以来,一直呈蓬勃发展势头。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成效突出的原因之一,就是将交易所准确定位于资本市场,并以此为中心,将技术、政策等资源整合起来。

    有了技术交易市场,国有企业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新战略,合理地利用资本市场。

    上海市国资委推出特别行动计划

    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是今年上海市国资委的一号工程。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提出,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活力和魄力,形成“引、逼”机制,推动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落实。要抓好“六个特别”:一是特别产权,要研究专利技术等特别产权的入股问题;二是特别程序,要由专门机构按照特别程序对特别产权予以认定;三是特别奖励,要对科技创新突出成果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特别分配,要在领导人员分配上按照“两个视同于”原则鼓励科研投入;五是特别平台,要搭建专门平台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运作服务;六是特别团队,要组建由专家领衔的团队开展项目攻坚。

    技术创新路径

    技术创新是多层次的、多样化的,比较典型的方式有:

    跟随创新即将已有先进技术应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跟随创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反向工程学习、开发已有先进技术,实现该技术的再现与应用;一是通过技术、知识产权的许可、转让等获得已有先进技术实现应用。跟随创新依然是我国企业目前取得技术的主要方式。

    局部创新即在现有先进技术的水平、框架下,对局部的技术进行革新、创造,并获取知识产权。这样既可在某些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受到法律保护,进而实现产业化,又可在整体上与国外公司谈判知识产权的交叉许可,降低技术引进的成本。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式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处于由跟随创新向局部创新的转变之中。

    领先创新即突破现有先进技术水平,或以全新的技术路线进行发明创造,在整体上创新并取得知识产权。领先创新技术经济效益非常显著,但时间漫长、投资惊人、风险巨大,一般发展中国家力所不及。我国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和很少量的计划项目属于此类创新。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可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三线螺旋体”。即公共、私人、学术这三个行业相互交织作用,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这一体系的发展涉及到四个方面:第一,每条螺旋线内部的改革,如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发展相互关系,或各大学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使命方面达成共识。第二,螺旋线之间的相互影响,如美国联邦政府在1980年贝赫一多尔法案中制订间接产业政策时的作用,或州政府在制订政策和计划鼓励大学与产业界建立联系中的作用。第三,根据这三条螺旋线的相互作用,建立新型的三线交错重叠体,为高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形式。这种做法通常产生于出现经济大萧条或国际竞争加剧等危机的情况下。第四,官产学这些构成产生它们的螺旋本身和社会都具有循环影响。

    目前,美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创新环境,其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地区化和国际化,并进一步在探讨创新源泉和传播机制的问题。

    新会计准则激励企业创新

    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在新的《无形资产》准则中,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将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满足相关条款规定时,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

    开发费用的资本化,无疑会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如果用更开阔的视野来看待此项会计变更,将其与国家最新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联系起来,这一变更的意义不仅在于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更是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政策扶持。(上海国资委)

上一篇文章:股权分置却为替罪羔羊"政策市"才是祸首元凶
下一篇文章:金牌绿叶撬动中国资本市场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2024年春节休市安排[113]
· 开祥股份十届一次监事会决…[692]
· 开祥股份十届一次董事会决…[579]
· 开祥股份22年度股东大会决…[577]
· 开祥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821]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238]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3844]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4677]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24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265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