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在4%左右。
报告认为,今年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过去三年,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累计上涨26.3%,上涨的势头仍在延续,这种趋势将加大对今年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滞后影响。
报告认为,城市公共服务项目的政策性调价因素明显增加,今年,服务价格上涨将明显大于去年,成为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美元贬值,将加大我国输入型价格上涨的影响。如果石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甚至进一步上升,则将对我国价格的上涨产生新的压力。
报告建议,努力增加粮食产量,平衡粮食供求、稳定粮食价格,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涉农价格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农机、农药、化肥、种子价格的管理,防止这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合理控制各地公共服务项目价格上调,既要疏导价格矛盾,又要控制服务价格的过快上涨。利用税收和价格杠杆,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灵活调节不同商品的进出口,对于石油、化肥、煤炭等国内紧缺的商品要采取限制出口的政策,而对于供大于求的商品要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进一步推进电力、铁路、民航、供水、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价格改革,不断完善政府定价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继续推动医药分开改革,进一步降低虚高药价,注意防止医疗服务价格过度上涨。
报告还预测,今年零售物价将上升2.5%左右,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将继续保持明显的上升态势,但升幅将明显低于去年。
2005年1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