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能源部报告昨温和评论 中国海外找油对美国无害——
晨报讯道 (记者 李隽琼) 与去年浓烈的火药味形成鲜明对比,在昨天发表的研究报告中,美国能源部“温和”评价了中国海外找油的举动。
美能源部说,“中国在海外找能源对美国无害”,中国在苏丹等蕴藏丰富石油的国家找油的行动对美国而言,其经济后果是中性的。
“中国进行的海外石油资产的并购行动,只是取代了中国本来会在公开的石油交易市场上所进行的买卖。”美能源部的研究报告指出。
这份研究报告甚至心平气和地为中国到苏丹、乌兹别克斯坦、缅甸等能源富足的国家去寻找能源的举措“开脱”。研究报告说,中国与那些美国企业不愿或无法投资的国家建立关系,有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好处,即“这些行动实际上可能扩大了全球的石油供应总量”。
上述观点与1月24日访华的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国务卿佐利克口径保持着高度一致。当天针对中国记者提出的“美国如何看待中国最近加大在非洲的能源投资”问题时,佐利克说:“中国政府鼓励本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能源投资是自然的。”油气来源及其他能源的多元化,将有助于全球的能源安全。
此外,研究报告还对去年中国石油商——中海油对美加州优尼科的竞购案作出一番评价。
中海油去年曾提出要用185亿美元现金收购优尼科,在遭致美政界万般阻挠后,其不得不放弃。当时,以美国国会议员庞勃为首的政界力量强烈反对,认为中海油的收购提议是“石油掠夺”,并称这种掠夺不公平地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补贴。
美能源部评论说,“尚不清楚”中国政府是否为国家级能源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直接补贴,并标榜美国并不会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设置太多羁绊。研究报告说,一旦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成功,“在随后的审查中可能会被提出的惟一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问题,是优尼科对稀土矿开采与生产设施的所有权”。
我人均石油消费小于2桶 石油进口无碍全球油市
随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所谓“中国石油威胁论”也通过不同渠道散播开来,一些境外媒体将油价上涨归咎于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这是缺乏根据的,中国石油进口事实上并未对世界石油市场形成冲击。
商务部预言油价还会跌 驳斥中国“石油威胁论”
鲁建华驳斥了中国“石油威胁论”。他说,中国石油进口推高国际油价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中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是立足中国国内。中国是消费大国,但也是能源生产大国,2004年一次能源产量折合18.46亿吨标准煤,占全球11%,总体能源当量(包括煤、油、气)对外依存度不到5%;2004年中国生产了1.75亿吨原油,2005年将达到1.8亿吨。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张毅)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参赞戚振宏10日在2005中国石油论坛上表示,近年来,中国能源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应该全面、历史地看待这一问题。经济发展须有能源支撑,任何国家都不例外。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虽然有所增长,但对世界能源市场根本构不成冲击。[详细]<<<
业内人士指出:高油价多因素促成 不应归咎中国
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飙升。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被指责为推动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对此,苏波罗托教授认为是不公平的。他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石油需求的相应上升是很正常的,但中国正在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以降低对进口的需求。
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将保持原油进口的适度增长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10日在2005中国石油论坛致辞时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能源多元化,鼓励替代能源的发展,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力度,保持原油进口的适度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