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2006年全球汽车业将重新洗牌         
2006年全球汽车业将重新洗牌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01-11/000001403910.html | 点击数:1034 | 更新时间:2006-1-12 | 文章录入:admin6 ]

    上世纪末,全球汽车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行业重组。如今,汽车业的势力版图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日本汽车企业和欧美汽车厂家之间实力的此消彼涨。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汽车企业综合实力差距的拉大,2006年全球汽车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

    19世纪,第一辆汽油汽车诞生于欧洲。到了20世纪,汽车制造中心转移到美国大陆。但进入21世纪,欧美汽车厂家相继遭遇销售不振的情况,美国汽车公司的经营状况尤为严峻。全球汽车销量排名的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虽然以808万辆的销售业绩依然保持世界第一大汽车厂家的地位,但与2001年相比其汽车销量下降了22万辆。福特公司的汽车销量只有643万辆,较2001年减少57万辆,由原来的第二大汽车公司下降到第三位。

  欧洲汽车业的情况虽然稍好于美国,但也面临增长迟缓的问题。2004年欧洲最大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销量为507万辆,与3年前相比仅增长了3万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销量则由2001年的450万辆增长到471万辆,增幅仅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三分之一、本田汽车公司的二分之一不到。

    与此相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004年的全球销量达到670万辆,比3年前猛增了80万辆,取代福特汽车公司上升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公司。此外,日本其他汽车生产厂家如日产、本田、铃木的全球汽车销量分别为329万辆、319万辆、187万辆,较2001年增加了71万辆、52万辆和100万辆。

  目前,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需求增加,以及美国汽车市场坚挺是支撑全球汽车行业的两大支柱。在汽车需求快速增长阶段,汽车厂家之间的优势和劣势逐渐显现,全球汽车业重心已经开始由欧美向以日本、韩国为首的东亚地区转移。

  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公布的一份全球汽车业年度调查报告显示,有88%的汽车公司主管认为,随着消费者偏好从北美和欧洲汽车向亚洲汽车转移,亚洲汽车品牌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将会增加。58%的被调查者对北美汽车品牌销售前景表示悲观。毕马威负责公司金融业务的高级副总裁道格·达乌迪表示,在去年的调查中高级主管们就预测亚洲汽车品牌将会崛起。与此相反,他们越来越不看好北美汽车品牌的发展前景。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美国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业巨头经营危机进一步加剧,全球汽车行业将再次拉开重组整合的序幕。但《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即将来临的汽车业重组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合并,而将是在某一领域、某一项目上进行技术开发上的合作。

  在提倡环境保护的今天,汽车环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左右一家汽车公司的未来命运。目前的汽车环境技术以燃料电池车和混合动力车为代表,但无论是燃料电池车还是混合动力车,其开发费用都将超过1000亿日元(116日元约合1美元),一家企业很难应付。通用汽车公司就曾因上世纪90年代后期集中精力开发燃料电池车,而忽略了混合动力车的开发,导致目前其混合动力车开发远远落后于日本汽车公司,失去了一大块市场。

  通用汽车公司一位高级官员曾表示,由一家公司独自完成复杂的环境技术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两大汽车巨头的衰退以及环境技术开发将成为今后全球汽车行业重组的契机。但新一轮重组的主导者是欧洲厂家还是日本厂家,抑或是通用和福特重振美国汽车业雄风,人们对此将拭目以待。(姜俏梅)
新华网

上一篇文章:电力工业改革新目标:全国电网联网
下一篇文章:钢煤联盟彰显煤企强势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大重组:汽车业十大龙头承…[1146]
· 钢价回落长期利好汽车业[913]
· 汽车业六大税费格局大变经…[1035]
· 汽车业率先被卷入全球经济…[1009]
· 汽车业酝酿兼并重组新能源…[95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