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旗集团继续推进收购中国广东发展银行股权的交易时,它的面前却出现了一只新的“拦路虎”。据悉,花旗要达成这桩交易,可能必须先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批准。在美国银行业海外并购史上,美联储如此染指尚属罕见。
目前,花旗集团还未宣布与广发行达成交易。据报道,这家美国银行巨头牵头的一个财团出价约30亿美元收购广发行85%的股权,花旗集团将获得40%至45%的股权。根据中国目前的规定,单一海外投资者在一家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为20%,所有海外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上限为25%。
但即便花旗击败竞购对手,在收购广发行股权的竞争中胜出,该交易可能仍须经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的批准才能最终得以缔结。当然,该交易同时也必须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一位接近该交易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没有就是否必须审核该交易作出评论,但的确曾表示,花旗集团仍需递交申请。
鉴于中国零售银行发展前景广阔,海外投资者急于扩张它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一位外资投行的分析师称,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正不断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创造收入,这意味着中国家庭将寻求美国式贷款购房买车,他们将具备使用信用卡的资格。这对服务于中国市场的金融机构而言可谓商机无限。
该分析师称,有理由认为花旗集团将成功达成这项交易。他认为,花旗集团将首先渗透信用卡市场,继而推出抵押及汽车贷款。他表示,花旗集团在未来两年不会实现盈利,但中国人口相当于美国的4倍,市场并未饱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市场将使花旗集团的利润增长几个百分点。
另一位海外银行家称,在中国建立零售银行业务的经济效果相当明显。他表示,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及印度,但中国人的财富在不断增长,因此他们有更多的资产可存放在银行中,零售银行极为重要。(郭觐)
相关报道:
·花旗重磅标书投向广发行 欲以15亿换取股权50%
向来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花旗集团,对中国金融业的兴趣绝不止于参股,这一野心在其竞标入股广东发展银行的过程中,业已彰显。12月14日,参与交易的花旗银行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花旗集团拟花费15亿美元,换取广发行50%的股权。对于“银行贱卖论”争论正酣之际的这一“超越法规”的想法,花旗方面承认正在积极与国务院、央行沟通,并等待合适的时间。
这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花旗方面对此次交易“志在必夺”,递交的最终投标文件中提及,欲使用15亿美元入股广发行50%的股权。至截稿前,记者从可靠渠道获得的另一条消息称,花旗希望与中粮油组成财团,共同购买广发行静候买家的85%股份。花旗目前的兴趣是“控股”,而非“参股”。同时,记者获悉,花旗还递交了一份详细的广发行改组方案和建议。
消息人士证实,四家投标者中,花旗集团出价最高,每股价格超过2元人民币。另三家竞争的银行是新加坡星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荷兰银行。据消息人士透露,荷兰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出价相近,每股约2元。据悉,广发行将在今年12月或明年1月,最终决定这次竞标的胜出者。
·传花旗欲持股80%广发行不予置评 竞标即将揭晓
近日,市场上关于广东发展银行引进外资的传闻再起,除花旗竞购广发行50%股权的版本外,外电又言之凿凿地爆出花旗欲收购其80%股份的消息,并称法国兴业银行及一个包括荷兰银行在内的财团均已提出逾10亿美元的竞价。
·花旗集团“贱买”中国364亿元人民币不良资产
据国外财经媒体11月28日报道,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表示,该集团旗下一家公司已经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同意收购中国364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资产。此次收购规模创下外资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之最。
据悉,参与此项收购的是花旗集团在中国香港的合资公司——银建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协议后,随即以3370万美元把其中50%的不良资产出售给花旗集团金融产品公司。这次收购是该公司在中国银行业坏账处理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外资在收购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