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装备制造业大背景下,现阶段机械行业的投资策略
●机械行业投资策略总体思路
总体上,我们认为,机械行业的投资策略既要考虑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长远影响,也要考虑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与瓶颈行业、产业转移或产业升级相关的细分行业,在短期内较少受到行业总体周期性回落影响,但又能受益于国家战略带来的机会,如铁路机车车辆、石油开采设备、煤炭采掘及安全设备、港机和船舶制造业。由于技术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差异较大,各细分行业的成功崛起的几率并不均等。
从这一角度来看,应重点关注已具备相当技术创新基础和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行业,并选择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或拥有核心技术的龙头公司。这些公司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下受益最大,一方面形成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将提高;另一方面拓展市场空间,挤占国外品牌占据的国内市场,并有可能进军国外市场。
●具有潜在投资机会的细分行业之一:数控机床行业
机床行业产值已经连续三年实现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受前几年冶金、电力设备、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作用,但随着这些行业的投资放缓,机床行业的增长速度势必放缓。机床制造企业特别是以普通机床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将面临需求周期性放缓的压力。
不过,数控机床的需求将继续维持旺盛状态,其市场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替代普通机床的需求,二是汽车、军工等行业技术升级所激发的对精密机床的需求。过去五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实现了超高速发展,近年来的产量,2001年为17521台,2002年24803台,2003年36813台,2004年51861台,2004年产量是2000年的3.7倍,平均年增长39%;同时,金属加工机床产值的数控化比率从2001年的26.2%提高到2004年的32.7%。今年1~9月数控机床产值继续同比增长18.40%,高于机床类产品增幅4.14个百分点。考虑到我国机床数控化比率较发达国家70%以上比率差距较大,未来发展潜在空间大。
但是,我们注意到,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下滑,竞争力亟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交货期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进口加工中心数量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4年增长了57.8%,国外产品在不断蚕食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从当前该细分行业状况和相关上市公司基本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暂不具备投资机会,长远看,少数企业存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加速成长可能。
●具有潜在投资机会的细分行业之二: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业
根据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约1.6万公里的其它新线,完成既有线增建二线1.3万公里和既有线电气化1.6万公里。预计未来15年中国铁路建设投入资金将达2万亿元。
预计机车车辆投资占铁路总投资的比重将在较长时间内高于25%,未来十五年年均铁路投资约为1200亿元,每年机车车辆投资额将达到320亿元,较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85亿元,增长70%以上。因此,未来15年,我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将处于持续繁荣的黄金时期。 2005年,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开始启动,新开工项目58个,续建项目48个,总投资规模达6000多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还有一大批项目开工。1-9月,我国铁路运输业共计完成投资629亿元,同比增长41%,铁路网建设和机车车辆购置速度都在加快。但由于旧车改造计划导致车轮、摇枕侧架等关键零部件短缺,造成铁路车辆特别是新造车辆生产放缓和阶段性停产,部分车辆制造公司如北方创业等陷入困境。但我们预计明年机车车辆制造公司的经营活动将转入正常时期。
●具有潜在投资机会的细分行业之三:船舶、港口机械制造业
目前,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从2000年~2004年的5年间,中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6%。2004年,造船产量达到88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4%,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三位。预计2005年的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8%。
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将达到25%以上,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的世界造船格局。
目前,我国在成为世界上集装箱和集装箱起重机的制造中心。世界上90%以上的集装箱、60%以上的集装箱起重机产自我国,振华港机、中集集团已经成为世界龙头企业。06年集装箱需求将较05年有所萎缩,而行业目前产能急剧扩张到450万TEU,为05年需求的2倍,06年集装箱制造业境况不容乐观。06年、07年集装箱起重机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技术进步加快,行业市场份额加速向强者集中。
●具有潜在投资机会的细分行业之四:煤炭采掘机械制造业
2004年以来矿难频发,暴露出我国煤炭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下和安全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煤炭安全生产政策加速了煤炭行业装备升级换代的步伐。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统计,目前全国煤矿平均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大中型矿井主要技术装备陈旧,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性能指标落后10-15年左右;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仅占2004年煤炭产量的61.35%。可见,煤炭行业技术升级带来的市场机会很大。
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2010年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要达到95%、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30%以上;平均劳动效率比2005年提高50%;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40%以上;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1.6以下;安全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矿工职业病新增发病率明显下降;煤炭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5至7个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小煤矿减少到1万个左右;全国原煤入洗率达到50%以上;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接二连三的重大矿难事故唤起了政府、社会和煤炭企业对煤炭安全、高效生产的空前重视,“十一五”期间将是煤炭开采机械和安全设备普及和更新换代的高峰时期。
●具有潜在投资机会的细分行业之五: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业
进入2005年,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全球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出现恢复性增长。上世纪末石油价格大跌、OPEC连续减产后,世界各国和大型跨国公司都没有预测到石油需求增长如此之快,对石油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甚至停止,出现全球石油开发投入长期不足;以2004年石油产量计算,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仅供使用40年,部分地区如北美、亚太地区只能开采11.8、14.2年,更密集的石油资源勘探活动变得较为迫切;另外,1970~2005年,全球剩余石油产能逐年下降,石油开采方面的投资亟待加强。预计全球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将进入持续增长时期,石油开采机械的需求也将随之进入较长的景气上升周期,有望持续至2008年。
我国石油机械装备业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并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机械生产国。我国能源供应的基本策略是立足国内市场和资源,继续加强对能源的投资和开发利用,注重开拓国际能源市场,积极参与国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近年来我国石油开采企业开始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采活动,并积极参与国外资源争夺,这将使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业的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稳定增长。今年1~9月,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累计投资达到908亿元,同比增长31%。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的投资增长直接带动了钻采专用设备的快速增长。我国1~6月,规模以上石油钻采专用设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45.1%。在全球石油开采活动景气度持续上升的大背景下,06、07年我国的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业有望继续维持景气上升趋势。 平安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