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透露,在获得外资入股后,顺驰有意在几年内收购一家专业保险公司。
其实,顺驰试水保险业已有一年的时间了。从去年12月开始,顺驰便牵手平安产险和恒安标准人寿,分别就财险和寿险为消费者提供保险代理服务,这使得顺驰置业的服务范围由房地产中介扩展至家庭理财服务领域,顺驰因此也成为全国首个提供跨行业中介服务的地产公司。
事实上,各地都有房地产企业进入保险领域的案例。在今年成立的保险公司股东名册中,出现了北京兆泰、杭州华瑞、北京永泰等房地产公司的身影。而具有政府背景的房地产公司杀入保险业更是吸引不少关注的目光,不久前才拿到准生证的中新大东方人寿,就是由重庆地产集团和新加坡大东方人寿参股的合资寿险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人民币。重庆地产集团是一家负责重庆主城区范围土地储备整治的大型国有企业,该集团注册资金20亿元,目前资产规模大约为156.5亿元。
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保险业为何趋之若骛?这是个别现象还是行业趋势?
卖房子和卖保险的共同点
顺驰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孟令文解释了顺驰进入保险业的优势,“进军保险行业看似是跨行业,其实是依托了连锁店的经营优势和渠道内客户资源。”孟令文介绍,一部分客户在回收资金后都表达了进行其他领域投资的愿望,顺驰于是作出了进入保险服务领域的规划。
顺驰的保险营销模式是,利用其销售渠道,将销售人员培训成为掌握各险种知识的双料人才,在销售房子的同时,这些人同时还是保险顾问,向消费者对各种险种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而消费者也得以享受置业、置家、理财三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充分合理地利用手中的资金。天津顺驰表示,顺驰置业的连锁店已经遍布了天津市市区的六区和滨海新区,在房屋中介市场和家装市场的占有率一直稳居行业前茅。而对于同样依赖销售渠道的保险服务行业来说,强大的销售网络是十分有利的。此外,中介公司的从业人员有固定的工作地点,这也会提升保险代理服务的诚信度。
但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认为顺驰的保险销售模式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买房子和买保险时的想法不一样,另外,地产销售人员通常在卖完房子后,和消费者的关系也就终止了。”郝演苏表示,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做好保险,“更何况,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地产公司形成集团性质的强大销售网络。”
同是地产中介公司的深圳德思勤置业董事长龙固新表示,地产中介的确需要做衍生服务,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但更加重要的是把本身的专业服务做的更加细化、深入。“有客户网络的并不是只有房地产中介行业,其他很多行业都有销售网络,因此,客户网络不是可以卖保险的优势所在。”龙固新并不排除自己的公司日后也有进入保险业的可能,“但是我们只会和保险公司合作,不会说自己亲自操刀,让地产销售人员也同时是保险销售人员,我更看重专业化。”
在美国和欧洲房地产经纪发达的国家,衍生服务早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利润来源。顺驰置业目前只在第一个层次上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即评估、咨询、担保和典当,而与银行的合作和保险业务刚刚开始进行,对于衍生产品开发、中介信托和建材服务还没有开始做。
“我国的房地产经纪尚在布局阶段,大的房地产中介忙于飞速扩张抢资源,但在深入拓展服务内容方面还没有放到重要位置上,房地产经纪应该提供的金融服务目前还有很多体制的羁绊。”在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产咨询中心郝炬看来,顺驰今年5月所得的由农行提供的3亿元授信额度贷款不仅仅满足顺驰置业对资金的需求,也标志着其终端衍生产品发展计划的开始。
解决融资之困?产业扩张趋势?
“政府没有限制谁可以进入保险业,谁不可以进入保险业,所以房地产进入保险业不值得奇怪。”郝演苏表示,一切机构持正常心态进入保险业都是好事情。但他同时表示,如果跨行业进入保险业并不是抱着正常的心态投资,而是在当前政府收紧银行房地产贷款的形势下,欲将其作为一种解决融资困难的手段,那么将给保险市场带来较大的风险。
郝演苏告诉记者,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大股东通过旗下公司圈钱屡见不鲜,谁又能保证不出现房地产企业侵占寿险企业现金资源的情况?与此同时,保险行业需要长期投入,一般盈利期需要7到8年,而他们短期逐利目的往往在进入以后才知道后悔,因此不断出现抽逃资本以至于开业难的现象。
对于万科、金地这样稳健的上市公司,资金面不至于太过紧张,“但银行的授信额度和资本市场的融资,相对他们的全国战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员张寅表示。那么暂时还无上市融资渠道的顺驰,对资金的渴求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正是认为,顺驰进入保险业更多是处于资金上的考虑。“房地产业对于资金有大量的要求,顺驰资金链上的问题也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而涉足保险业,即使只在前20年盈利,但是保险业却能够长期提供稳定的资金量,无疑对资金吞吐量巨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这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互补形式。”
这两年,顺驰的拿地策略显然比别人走得更快更猛。前两年通过疯狂拿地,顺驰储备了900万平方米土地,急速扩张带来的自然是资金面上的消化不良。主要以销售回款来带动项目开发的模式,使顺驰不得不加快项目周期,“这使得我们的净利润率要略低于12%的行业平均水平。”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浩表示。而相当紧张的资金链与低利润率,使经历高速扩张的顺驰在今年进行了称为是“规模到利润,放权到收权”的战略转型。落实到土地层面,即新城市的土地拓展将收归总部,并且拿地的节奏将放慢,“我们每年只进入1至2个城市。”汪浩称。
而对于近期房地产业企业频频现身保险业的另外一个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是为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一些房地产企业在过去几年的行业高速增长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使得这些企业开始觉得有能力进入并不十分熟悉的保险领域。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房地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膨胀增长后,开始担心本行业将来的利润空间是否会变小,这也使一些房地产企业开始开拓更多的投资领域。
郝演苏分析,“在很多企业看来,保险是一个盈利能力相对较强的行业。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倘若投资失败,有限责任制度也会将股东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之内,这可能是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保险业的动因所在。”
地产公司纷纷进入保险业,会否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业内人士认为各个地产公司的发展规划不同,暂时不能判断会否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而且也要看是否有公司发展好起到示范效果。“目前在香港几乎没有地产商进入保险业,此前也有过进入的,但是没有成功案例。”郝演苏对国内地产商进入保险业成功的可能性抱观望态度,“这种模式能否成功,需要市场检验。” 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