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集中上马高附加值项目,产品价值低估现象出现,业内人士担忧钢铁出口走纺织业旧路
已有迹象显示,中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将向高端产品扩展。 11月29日,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是建筑钢材等低附加值产品产能过剩,现在高附加值产品中有代表性的热轧产品,在今年就已经出现了过剩迹象,但现在国内大型钢铁企业还纷纷上冷轧和热轧生产线,产能集中释放期将在2006年和2007年。”
这位企业家指出,今年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发展高端产品,以热轧板、冷轧板等为主。结果是众多企业一哄而上,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剧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
业内人士认为,《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发展高端产品,结果是众多企业一哄而上,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剧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
两大高端产品集中上马
11月16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原会长吴溪淳指出,中国的钢铁产量并非某些观点所说的供求平衡,而是严重地供过于求。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则在公开发言中提到一个数字,预计今年底全国钢铁生产能力将达4亿多吨,与中国实际用钢量相比,产能将过剩1亿吨。
“大家都知道我国钢材市场总体上已供大于求,更让人担心的是钢铁生产已从部分品种产能过剩转向总体产能过剩。”11月29日,中国联合钢铁网首席顾问周国成表示。
今年以来,筹建、投建和在建的板材轧机持续增多。其中,热轧新增产能东北地区是730万吨;华北地区是1130万吨;华东地区是1370万吨;冷轧新增产能东北地区是390万吨;华北地区是645万吨等。
北京兰格钢铁网资深分析师朱勇对记者说,今年国内热轧和冷轧生产能力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年底将形成3370万吨的热轧卷板产能,明后两年,拟建及立项的热轧生产线有18条;加上目前国内现有的生产线,热轧生产线将达30条。在今年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的形势下,热轧产能将增长70%以上。预计今年年底将形成1125万吨的冷轧卷板产能,产能将增加90%以上。
价格战的风险
在上述钢铁企业负责人看来,目前的悖论在于,一方面政策要求钢铁产业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向高端产品过渡,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猛涨,产能过剩引发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于是大型企业都开始瞄准高端产品。
这种总体产能过剩现象的成因被归结于两大方面:一是政策虽然要求不达标的小型企业关闭,但由于这些企业机制灵活,一旦钢材市场价格走高有利可图,马上可以恢复生产。这意味着,只要有市场需求,低附加值的产品竞争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大型企业纷纷扩建产能,冷轧、热轧正处于大干快上阶段。从而对未来两、三年内的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产生影响。
“中国钢铁业产能明年继续加大的话,的确会有很多隐忧。”济南钢铁集团常务副总温燕明向记者表示,中国的钢材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并且刚刚进入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企业都带有盲目性,上马的项目很多是跟风式的,这要加以引导。
作为钢铁经销商,石家庄市北二环钢材交易中心经理周文录则分析说,这种跟风会导致钢铁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
2005年1-10月份,全国6个消费钢材主要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是增速回落。以北京为例,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8.8%,同比减少5.7%.而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同比分别减少3%、13.1%、2%、5.9%、5.5%.同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5792.12亿元,同比增长27.6%,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
中国联合钢铁网资深分析师王莉表示,今年8月主流钢铁产品产量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以其作为生产原料的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速。
天津宝钢北方贸易有限公司的王胜明提供了一份数字,今年前9个月国内钢材累计产量2.69亿吨,同比增长25.8%,比去年同期新增产量5517万吨,也就是说,新增了相当于2.5个宝钢去年的产量。板材产量10408万吨,同比增幅34.4%;薄板产量5413万吨,同比增幅39.2%.虽然板材产量仅占到钢材总产量的38.7%,而板材同比增量在钢材同比总增长量中的贡献率已达到48.3%.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高水平的重复建设是存在的,其结果是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将会显现。”温燕明对记者说,以冷轧板为例,国内市场总体的需求是缺口比较大,但没有哪个权威机构告诉企业该生产多少、市场需要多少。企业都是逐利的,当大家都认为有赚钱的机会一哄而上的时候,紧接着的就是产能过剩,自然又会是一番价格战。
北京兰格钢铁网信息总监徐向春判断,目前钢铁产能过剩压力巨大,价格持续下滑,到十一月份,中板价格已下跌到3000元/吨,螺纹钢下跌到2900元/吨,相当于2003年四季度价格水平;冷轧薄板下跌到4100元/吨,为2003年一季度价格水平。
恶性竞争苗头已现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汲凤翔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钢铁新投产的生产能力约4000万吨,此外,尚有约3亿吨的在建规模。据记者了解,仅今年前三季度新投产的生产能力就接近于德国2004年全年的钢材生产即4641万吨。
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为什么在建的规模还如此之大?山东华元钢铁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许保见给出的原因是,目前的政策对大型钢铁企业有利,而这些大型企业倾向于加大产能、规模并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我认为明、后年的钢材市场的竞争,主要就在高附加值产品上。”许保见说。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生产的26881.94万吨钢材中板材10407.98万吨,占比38.72%,同比提高2.48个百分点;长材13782.22万吨,占比51.27%,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这一升一降正显示高附加值产品的膨胀趋势。
广发证券资深钢铁分析师刘保瑶对记者表示,集中上马板材项目(冷轧板和热轧板)表面上看起来是好的征兆,但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就会出现产能过剩。
刘保瑶认为,由于竞争加剧,高附加值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价值已经被低沽。以热轧板为例,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价格是580美元/吨,欧洲是460美元/吨,日本为530美元/吨,而中国仅为380美元/吨;冷轧板在上述国家的价格分别是670美元/吨、670美元/吨、680美元/吨、495美元/吨。
花旗银行10月份的一份报告称,如果今年下半年钢材价格较上半年下跌13.6%,而其他成本保持不变,则全行业的净利润将会降为零,中国钢铁业将出现全行业亏损的风险。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是,2004年钢铁企业成本上升了47%,2005年预计比去年续增15%,四季度一部分钢厂将发生当期亏损,预计2006年也难以乐观。
反倾销压力
另一方面,中国钢铁业还面临铁矿石提价和反倾销压力。
公开资料称,除美国外,欧盟、韩国等国也密切监控中国钢材出口,积极搜集钢品低价倾销的证据,并伺机提出贸易保护调查。种种迹象显示,欧美等国刮起的钢铁产业贸易保护风暴,正逐渐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材出口持续呈现强劲势头,出口钢材1580万吨、增长83%,钢坯598万吨。
另据美国钢铁协会的最新资料,9月份美国进口中国成品钢铁增加了53%,预计2005年全年达到237万吨。
10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示认定来自中国的非合金焊缝钢管扰乱美国市场。按照程序,美总统将于2006年1月4日做出是否采取救济措施的最终决定。
刘保瑶分析说,中国钢铁业现在面临的情况和当年的纺织业非常相似。如果钢铁行业还继续走纺织业的那条路,将会影响到出口,同时对国内的钢铁市场影响非常大。反之,如果明年出口上升,反倾销的比例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大。
“中国钢铁业的双重压力随着产能集中释放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在未来一段时间都会存在这种局面。”徐向春说,国外的产能过剩也是存在的,但国外企业可以通过限产保价来保证企业的利润,因为他们是寡头垄断市场,而国内钢铁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欧洲第三大钢铁生产商科勒斯公司(Corus)首席执行官在出席世界钢铁动态公司和英国金属通报联合举行的第三届钢铁成功战略欧洲会议时表示,由于来自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欧洲钢铁生产应该通过重组,集中精力发展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因此,欧洲钢铁生产商需要进行重组和实现专业化,以保持利润。
这意味着,当中国的钢铁业集中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之际,一场国际市场上的正面较量将不可避免。
表一说明:今年1-4月份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长达到了27.8%,高于同期国内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但很快陷于增速环比降低的走势,截至10月底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降低至22.5%,低于同期国内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个百分点,低于前4个月增速5.3个百分点。
表二说明:今年前两个月钢铁行业投资增长为负0.9%,而后投资增速开始大幅度回升,今年2季度增速尤为明显,3季度增速增长放缓,但保持了高速增长,这与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月环比降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据兰格钢铁网
(记者 周颖 )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