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煤炭产业规划现雏形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         
煤炭产业规划现雏形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11-04/000001354517.html | 点击数:803 | 更新时间:2005-11-7 | 文章录入:admin6 ]

    2010年煤炭供应能力要达到24亿吨,“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建煤矿规模3亿吨左右

    “十一五”期间,煤炭需求继续较快增长,而发电和供热用煤以及钢铁、煤化工、建材等行业用煤将成为国内煤炭消费主要增长点,但增速明显低于“十五”期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10年,煤炭供应能力要达到24亿吨,而大型煤炭集团将承担60%-70%的产出责任。”发改委能源局巡视员吴吟日前在“2006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就中国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如是向外界宣布。

  当前煤炭产运销形势趋缓

    依照惯例,季节性用煤加大,今年是否会重演前两年的紧张局面?对于此,产运销各方认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供需将保持总量基本平衡。

  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苏顺虎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铁道部在彻底解决铁路体制性障碍的同时,将进一步释放运输能力。为了缓解铁路运输瓶颈,铁道部采取的措施有:加快铁路建设,解决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进一步提高运输能力;加大推进铁路大客户试点工作;大力发展重载运输,提高煤运通道和主要干线的输送能力。苏顺虎说,大秦线年实现2亿吨运量,对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在侯月和新菏兖日线开行更大吨位的列车。通过采用大功率机车、改造线路基础和站场设备、优化列车编组计划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在六大干线全部实现5000吨甚至更高的牵引定数,实现全路重载运输系列化和规模化。

  但是,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巡视员许之敏则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煤炭市场进入二季度以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是煤炭库存大幅增加,市场价格回落,贷款拖欠数额增加。这表明,近年来的煤炭供应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他认为,一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市场需求增幅减缓,另一方面煤炭生产开发总体增势强劲。对此,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煤炭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

  谋划“十一五”蓝图

  吴吟表示,根据目前生产和建设煤矿发展趋势,并考虑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要求的煤矿,“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建煤矿规模3亿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转结“十二五”1亿吨。在尽快形成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同时,小煤矿数量减少到1万个以内,总产量明显减少,全国煤矿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降到1.6以下。

  吴吟还对“十一五”期间煤炭产业发展的区域规划以及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进行了详细描述。吴吟指出,东部调入区包括东北、京津冀、华东和中南4个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煤炭消费的中心,煤炭资源较少,煤炭调入量大,必须稳定其生产规模,延长稳产年限。中部调出区包括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三个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赋存条件好,适宜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十一五”期间,煤炭产能增量的70%以上要依靠本区。西部后备区包括西南和新甘宁青两个地区。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生产主要以满足本区需要为主,适当补给东部地区。

  吴吟进一步指出,大型煤炭基地所含主要矿区40多个,拥有煤炭探明储量6900亿吨。现有煤炭生产规模10亿吨左右,约占全国产量50%。到2010年生产规模将达到15亿吨左右,占全国产量的70%。“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开工煤矿建设,其中绝大多数在大型煤炭基地内。我国还将规划建设一批选煤厂、大型坑口电厂、劣质煤和煤矸石发电、煤层气开发等项目。

  大力推进产业调整

  许之敏表示,目前供求关系相对宽松,为推进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透露了“十一五”期间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是:第一、煤炭供需高质量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资源保障可靠、开发秩序规范、生产安全高效、产运需衔接良好、市场竞争有序的煤炭供应体系。

  第二、煤炭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5至7个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小煤矿减少到1万个左右;全国原煤入洗率达到50%以上,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第三、安全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1.6以下,矿工职业病新增发病率明显下降。

  第四,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大、中型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5%、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30%以上,平均劳动效率比2005年提高50%,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40%以上。

  第五、矿区自然与社会环境和谐。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控制,煤矸石、瓦斯抽放和矿井水利用率分别达到75%、30%和60%以上,采煤区沉陷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职工收入达到全国工业行业中上水平。(记者 范思立)
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煤电价格联动”联出乱涨价
下一篇文章:软件外包软件企业突围之路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首部煤炭产业政策出炉将建…[79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