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如何避免钢铁业硬着陆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根本         
如何避免钢铁业硬着陆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根本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5-10-21/000001342242.html | 点击数:693 | 更新时间:2005-10-25 | 文章录入:admin6 ]

    花旗集团最新报告认为,如果下半年中国钢价较上半年下跌13.6%而其他成本不变,全行业净利润将为零。面对市场窘境,钢铁工业协会已沉不住气,准备明天召集各企业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销售公司经理共商对策。

    其实,今年关于钢铁投资过剩、供大于求的话题一直都在讨论,但这种讨论似乎已无成效。就在国际钢价刚开始下跌时,阿塞洛、LNM等国际大钢厂都已减产,由此导致目前国际钢价已呈回升之势。但中国钢价依然在跌。

  世界著名钢铁咨询机构WSD是这样评价中国钢厂现状的:由于金融体系和信息渠道不发达,又缺少对企业和个人信用评检,致使数目众多的钢铁企业之间难以达成实质性减产协议,即便达成出厂价协议也难完全实行。如有一家违反协议,其结果只能是终止协议,而无法对违规企业进行惩治。因而中国很难实现钢铁减产,只能是钢厂之间相互挤压、低价销售、弱者倒闭。

    当然,中国数目众多的钢铁中间商也是导致市场陷入窘境的一大诱因。据了解,国内钢厂生产的产品只有三分之一“直供”下游用户,其他都通过经销商中转,尤其是建筑钢材,几乎全是钢厂先卖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卖给二级经销商或工地,他们因利益炒作使得整个钢材市场错综复杂,价格下跌并不单纯因为供大于求。而在日本和韩国,钢铁市场由几家大钢厂控制,其产品直接供给下游,并同下游厂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和价格协议。

  要解决“硬着陆”,根本在于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中国现有钢铁生产企业近500家,如果平均每家企业增加20万吨产能,全国就新增产能1亿吨。钢铁产业集中度低造成了目前的产能分散和非理性扩张,很多大企业因被迫选择扩大产能、挤垮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又加剧了产能的急速膨胀。钢铁企业只有调节产量,改变市场供给方式,才能稳定价格,避免零利润的到来。(陈姗姗)
第一财经日报

上一篇文章:钢协着急:国内国际钢材走势背离
下一篇文章:海外收购考验中国石油金融体系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12]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8]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51]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5]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4]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7]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1]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91]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2]
 
· 相对过剩困扰钢铁业[920]
· 钢铁业调整振兴规划:力推…[1001]
· 工信部官员:中国钢铁业面…[1010]
· 巨额投资有助钢铁业恢复信…[1018]
· 钢铁业增加了600亿到7…[125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