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李若愚)西方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即将于本周五举行,会议是否再次敦促人民币升值成为一大焦点,而市场已提前作出反应。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连续突破8.09的大关,创出汇率机制调整后的新高。
9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下跌为1美元兑人民币8.0887元。次日,这个数字又被刷新,下跌到8.0871元。在此之前,人民币汇率已在8.09的水平上徘徊了14个交易日。与7月21日汇率机制调整前的水平相比,8.0871表明人民币已升值了近2.37%。
“不过,国际市场认为人民币升值的空间远不止2.37%。西方国家肯定还要对中国施加压力。”针对G7财长会议前人民币汇率的异动,中国人民大学证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解释说,每一次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会议召开前,国际市场都预期会议将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这次G7财长会议也不例外。
“这只是国际投机者制造市场气氛的一种策略。”赵锡军指出,如果市场因为这种预期发生波动,投机者就可以在境外利用与人民币汇率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利。
至于G7财长会议将对中国施加的压力,赵锡军认为,中国的态度已很明确,我们已经具备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汇率的调整将依据市场的供求情况。他预计,近期人民币汇率不可能再有一次性幅度高达百分之几的调整。
不过,近期国际投机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依然炽烈。9月上旬,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提示,从短期看,因预期人民币会进一步升值,流入中国的投机性资本可能会有所增加。
这种预期可以从中国的外汇储备数字找到佐证,因为国际游资进入中国后将转化为外汇储备。
9月16日,在北京朝阳商务节的CBD金融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透露,截至7月份,中国外汇储备达7400亿美元。这个数字意味着,外汇储备在7月份的增加额高达290亿美元,是今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不过,赵锡军认为,这并不能完整反映汇率机制调整后的情况。唐旭估计,8月份的外汇储备会比较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