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众多世界级汽车厂商在中国纷纷举起“全球同步”的旗帜,时不时就能听见某企业宣布,他们在中国亮相的某款车型,是“同步”于世界上其他市场推出的。
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汽车销售将保持年均12%的增长水平,中国的GDP每增长1%,汽车市场将增长1.5%,到201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保有量将增至5000多万辆。这让世界上任何一家汽车厂商都不能不对中国市场给予高度重视。而要想在如此庞大的“蛋糕”分食大战中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强劲的产品、技术、质量控制整体策略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如果自己还是向中国市场投放一些老车型,而不把最新、最优秀的新车提供给中国的消费者,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形象和市场份额都会蒙受相当的损失。所以说,全球同步策略是一种多赢策略,也正在成为厂商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锏。
纵观这些年飞速发展的中国汽车业,不乏“全球同步”策略的实践者和成功者。前两年,广州本田凭借其最新款的雅阁车型,在中国车市一炮走红,创出了令人称奇的“广本现象”。而这两年被人们称为业界黑马的北京现代也是凭借首款“全球同步技术”车型索纳塔,第一年就取得了5.2万辆的销售业绩,其第二款“全球同步”畅销车型伊兰特,更是取得了15万辆的销售业绩。
但事实上,目前国内车市所畅销的车型大多仍是国外几年前流行的车型。一些欧美日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使用的车型,仍然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一直标榜专为中国人生产的一些车型,其实不仅不是专门为中国人生产的,而且其发动机和内饰都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同一类型车要差、要低,而且价格却高出许多。改个头,换个尾,就敢冲到市场上赚声吆喝,标榜所谓的与“全球同步”。
在以前,引进淘汰的车型也许还可以将原因归之于因为这些车型符合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但随着中国用户需求品位的不断提升和全球信息的日益透明,将淘汰车型改头换面引入中国的厂商也必将遭到国内用户的抛弃。( 记者 森森 )
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