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欧出口管理办法形同虚设
“现在谁不抢出货,谁就是傻瓜。”虽是一家纺企负责人的笑谈,却形象地道出当前国内十类纺织品对欧盟出货的“疯狂”态势。
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出台已有十多天,但真正实施却要等到7月20日。
“由于今年对欧十类纺织品出口额度是从6月11日开始算起的,企业不约而同抢出货的行为,很有可能在短短一个月的真空期内吞噬掉年内所有的配额。”这位纺织企业负责人如此预计,对欧盟的出口管理办法也将随之在年内形同虚设,其真正起作用只有明后两年时间。
不同规模企业的简单博弈
按照常理来说,对欧出口管理办法已经出台,有章可循的纺企此时大可放心地安排有序出口了。
但这笔账在现实中却不是这样的算法。“与其按照管理办法拿到应得却不满意的出口份额,还不如趁着办法实施前的真空期,不受任何束缚地出货。”这是纺企尤其是中小型纺企的普遍想法,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谁抢到就是谁的”的大好时机。
大企业虽然知道按照自己的业绩能分到蛋糕中较大的一块,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抢出行为会最终让蛋糕化为乌有,自然也会作出抢出的选择。
海关提供的信息表明,从5月份开始至今,企业抢闸出货的态势一直有增无减。但稍微知晓纺织品出口信息的人都明白,每个阶段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
以广东为例,5月下旬到6月初受到国家大幅加征纺织品出口税的刺激,仅5月下旬十余天时间40项涉及调税的纺织品共出口2.4亿美元,较上旬出口高出75.3%,占当月出口总额的42.2%;6月初,虽然取消纺织品出口征税,但中国与欧美之间白热化的纺织品争端导致出口风险增大,进一步刺激了企业的出货神经;6月中旬,虽然中欧之间达成协议并进一步出台管理办法,出于对能切到多大蛋糕的担忧,企业利用有利时机抢闸出货规避风险的主观动机仍比较明显。
而昨日记者刚刚拿到的海关数据表明,6月份广东纺企的出口热情前所未有,其增幅相当于今年1月份刚刚取消配额时的增长水平。另据来自海关报关一线的信息,当前企业对欧十类纺织品出口报关量仍持续增加。
对欧模式难解中美难题?
与对欧出口相类似,几个月来纺企对美国的出口也极为“疯狂”,尤其是在美国对我多类纺织品设限、中美之间未达成任何协议的情形下。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在一周前,美国设限的7种产品中已有4种用完了全年80%的配额,其中更有2种用完了全年配额。
同样面临配额用尽的境地,企业对欧和对美出口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毕竟中欧已经达成了协议并出台了管理办法。
“即使抢完了今年出口欧盟的份额,还可以期望明后两年进入有序出口期。”虎门一家中型纺织企业老总表示,对美国的出口却不能作这样的期望,一旦中美谈判再度无果,只能另寻其它出路。
针对有关媒体认为“数以千计的纺织品工厂将歇业”的言论,广东服装进出口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该负责人指出,无论是对美还是对欧纺织品出口,受到配额限制的均不超过十种。一旦配额用尽对方封关,可转产其它种类的产品,同时也可面向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包括国内市场,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而且有关方面对这两个市场的出口预警早在去年前就开始了,任何一个企业包括小企业都有足够的时间提前应对,如果因为这两个市场上几个种类的产品封关而倒闭,只能说明其出口市场和产品过于单一,竞争力不够。”
上周末,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部分官员在北京与商务部等相关部门进行了磋商,然而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据报道,有关部门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下月11日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
如此一来,更加重了之前各方对中美纺织品争端能否顺利解决的疑虑。
(记者 程满清 通讯员 周浩 朱珠 钟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