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2005-5-19) |
|
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1.8%,与3月份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3%。1至4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6%。如何看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 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理应回落 张立群认为,现在的价格总的趋势是稳中趋降,随着供求总量关系稳定和农产品供给增加,物价总水平会呈现由涨转落的特征,2005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的目标是肯定能实现的,预计会稳定在3%左右。 他指出,价格的上涨与否由供求关系决定,目前供求总量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去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投资需求,而市场价格的变化又是在刺激供给,这两个变化的结果就是供求的缺口不断缩小。现在供不应求的产品越来越少,同时价格上涨的空间也不大了,所以今后几个月价格出现反弹的可能性也不大。 张立群说,过去两年的供求缺口主要出现在生产资料上,而消费品的缺口主要在粮食和食品上。现在粮食和食品缺口是在减小的,CPI4月份1.8%的增幅,就与食品类价格的下降有关系,这与去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同时,食品类价格目前看不出有上涨的迹象。去年起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种粮的支持,同时政策扶持力度也加强,预计今年粮食产量会继续有所增长。 在谈到4月份的PPI对CPI的影响时,张立群指出,对生产资料的供求缺口正在缩小,但是反映到价格上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虽然在能源等方面供给还存在缺口,但也正在缩小,比如电力行业已经在担心过剩的可能。而生产资料价格一定程度的上涨现象还会保持一段时间,总体来看,涨幅也是趋于降低的。 宏观调控要警惕通胀与通缩 张立群指出,物价最终决定于供求关系,目前很多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价格因此不会向上涨,今年4%的控制目标肯定能够实现。目前总体供求关系正处于均衡点附近,为此,宏观调控要对两个方面都有警惕,既要防止通货膨胀也要防范通货紧缩。 张立群说,如果宏观调控措施不当,既有可能导致投资的反弹;也有可能导致投资过度收缩,引起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宏观调控的实施力度。 张立群谈到,之前央行的货币政策压力很大,因为在防范通货膨胀的同时,外汇供给的增加又导致人民币的投放增加很多,货币政策操作困难增加。现在CPI走低,货币政策调整的难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当然央行的调控更注意GDP平减指数,从前面分析看,其涨幅也将趋于降低。 (记者 吴占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