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礼晨/文
2009年已经过半,国内产权市场却早早地迎来了创新潮。仅仅在这个7月,产权市场一个个创新事件,让人们眼花缭乱:我国首家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北京华彬艺术品产权交易所7月1日在京正式揭牌;随后,北京产权交易所与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共同打造的工艺美术品交易平台日前正式启用,并将金马甲网站作为交易网络竞价平台。
而就在6月底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产权市场创新论坛”上,北交所董事长熊焰表示,北交所将陆续推出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林权交易所、矿权交易所、版权交易所、存量房交易所和艺术品交易所等新平台。
艺术品、文物:产权市场大行其道
近年来,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权市场,除了日益完善的辅助国企改制功能,与PE/VC对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等功能也日益显著。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产权市场创新之举也是与日俱增。
私募股权交易所、环境资源交易所、农村产权交易所等逐步成为产权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我国潜在的庞大艺术品、文物市场也逐渐成为产权界关注的对象。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江西省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理事长彭中天就曾提出建立全国文物产权交易所的提案。彭中天认为,建立中国文物产权交易所,是把原来的实物交易提升到产权交易,是一种业态的提升,把传统的交易模式变为现代的交易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碳排放、农村土地流转还是艺术品、文物交易等,都是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相关,产权市场紧跟经济发展,体现出了与日完善的市场功能。因此,也就有了上述种种交易场所。
而随着人们手中“余钱”越来越多,除了股市可以投资外,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人们将眼光投向了艺术品、文物等投资领域。正是看中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北京产权交易所推出工艺美术品交易平台、北京华彬艺术品产权交易所等营运而生。
长三角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近日也同期动工。江苏昆山市政府准备投资1亿元,拟打造学术交流、艺术创作、作品展示、生产交易为一体的长三角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
产权交易使其业态提升
虽然我国艺术品、文物市场潜在的市场前景十分巨大,但是其潜在的问题也值得人们反思。今年年初之际,沸沸扬扬的“兽首事件”就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艺术品、文物的交易不得不改变。
彭中天认为,我国的文物管理与市场的确问题多多,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产权不清不楚、信息不透不明、没有形成市场责任主体、缺少与金融的对接、政策的制定落后于市场的需求等等问题。“这些其实都是问题的表象,根源在于深层。”彭中天说。
而对于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彭中天指出,主要是对产权的漠视。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与基础,文物产权是一个棘手而又敏感的话题,但又是文物市场发展中绕不过去的重要问题。没有产权也无从谈管理,对产权的界定已提上议事日程,明确产权的形态是迈向成功管理与推进文化产业的第二步。“中国应该成为世界文物交易的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态的竞争是决定市场占有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业态不仅是时代的召唤,也是通向成功不可回避的问题”。
彭中天认为,所谓文物产权交易就是在实物交易基础上的业态提升,是以制度经济学、风险流动理论、证券与产权交易实践为基础衍生而来的一种全新的交易形态。它可以利用产权的切割将标的物的受益权无限地细分,从而降低文物进入的门槛,增加流动性,减少风险,扩大成交量。(中国企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