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伟
日益卷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发展,必然需要一个开放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 “开放”包括多元、稳定、经济。资源战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资源战略。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以后,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在我国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同时,滥采、滥垦、滥伐的现象却屡禁不止,资源的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生产、流通和生活消费方面的浪费颇多。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说到资源战略,就不得不提起当今我国矿产资源遇到的问题: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家,自从2005年之后,中国钢企都要为每年的铁矿石谈判煞费苦心,可是事与愿违,,处心积虑的谈判往往受到伤害最深的却是中国企业。在那些矿业大鳄面前,我们变得毫无地位。另一方面,强大的发达国家却可以用最低廉的价格从我们这里购买稀土、钨矿、铟矿甚至是金矿等等,依靠某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应该得到的定价权却掌控在了他人手中。这样的“耻辱”实在是不胜枚举。为什么?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却遭受着这样不公平的待遇,难道就不存在中国印的话语权吗?
提及话语权,我们不得不去和发达国家比较,有了差距,看到差距才是最重要的。当中国钢企与铁矿石卖家“唇枪舌剑”谈判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却早在今年2月份就从铁矿石超级卖家手中获得了71%的低涨价。日本企业虽然接受了铁矿石的高倍涨幅,但是由于其在海外投资参股矿山,可获得大量权益矿,也可以从铁矿石的涨价中获得一定的效益,因而在涨价过程中损失较小,这令中国企业羡慕不已。仅以铁矿石的案例就可以看出,假如有一套完整且富有前瞻性的矿产资源战略,不但企业不会遭受资源涨价的威胁,相反,还可以凭借其中的资本参股优势,获得一定的收入。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稀土矿、钨矿、金矿等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产,虽然在储量上占有一定优势,但是中国却总是在出售初级的矿产品,出口价格低廉,不但造成本国矿产资源的大量低价流失,还造成过度开采,污染环境。如此恶性循环,逐步使得中国丧失这些资源的掌控能力,直接导致国际话语权偏弱。
矿产品的消费在全球范围内是极不均衡的。占世界人口不到1/4的发达国家,其大多数矿产品的消费量,却占到全球消费量的3/4以上。随着我国迈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能源、矿产资源消耗大量增加,我国已一跃成为煤炭、钢铁、铜等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矿产资源频频告急,无疑与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关。常说矿产资源是工业粮食,没有矿产资源何谈发展工业?假如失去对重要矿产资源的掌控力和话语权,又何谈建立经济强国的伟大志向?
在这一方面,我们有必要把认识和榜样放在日本这个同样是亚洲的发达国家。很多人不理解,日本为什么每年花费巨资从周边国家购买煤炭和砂石,然后倒在海底。其实,这些煤和砂无非是用作储备而已。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长期、大量进口,并进行有计划的储备。日本的矿产战略储备始于1983年l0月,开始时储备对象为石油和稀有金属中的镍、铬、钨、钴、钼、钒、锰,后来逐步扩展到稀土原料,甚至煤炭和砂石。
积极推行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鼓励境外开矿,是日本全球资源战略的另一核心。对于日本这样的一个经济发达、资源极端贫乏的岛国来说,资源过度依赖进口,其供应是相当脆弱的。一方面进口矿产的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制于人。因此,为了保障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日本组织各种团体,以经济援助为前导,以各种名义向世界各地派遣事业调查团,收集包括资源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以海外矿产勘查补贴计划的形式,主要通过金属矿业事业团和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会等机构,对日本公司开展海外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及矿山基本建设提供资助或贷款担保。
从日本的矿产资源战略中我们可以学到:第一,要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制衡劣势资源。中国有强大的铁矿石消费需求,自然外国矿企就不会放过这个“捞一把的大好机会,即使涨价,面对巨大的产能和需求,中国也不能拒绝进口。但是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焦炭供应国,拥有焦炭的绝对话语权,但是中国在出口焦炭长期合作的谈判中,从没有任何制衡铁矿石的“反击作为”,因此只能是乖乖地“我为鱼肉,人为刀俎”。可见,想要明确中国矿产资源战略,必须学会用优势资源的供给制衡劣势资源的需求。
第二,提高中国矿企的集中度,整合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金矿被外国控股,稀有金属资源被廉价出售等等,大都是因为一些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和长远的利益,恶性竞争,从内部压低了中国矿产资源的国际地位和价格,以此造成了中国矿产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所以要解决类似问题,只能依靠整合资源,提高相关企业的集中度,充分合理地利用矿产资源,形成争取话语权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有与国外企业谈判的筹码。
第三,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国外矿山开发和运营。从日本的矿产资源储备模式中,我们发现,日本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外出找矿,或是参股外国矿企。中国的企业也正在逐步意识到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外矿企并购和股份,形成资本控制,获得实际资源,原则和谈判机制才会向国家有利一方制定或者施行。重在转变陈旧观念,把钱换成实在的物品,学会用商业的眼光看待矿产市场。
中国未来发展已没有可能再通过粗放型、资源消耗模式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原来的发展模式,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道路含义甚广,但其中一个层面是通过更有效率地使用资源,将资源使用率提至最佳水平,努力寻求合作和参股,成为国际矿业的一份子,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用资本运营换取更多的矿产资源掌控力度,这才是当今世界中国矿产资源需要仔细考虑的战略。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