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须重视金融脱媒现象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须重视金融脱媒现象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www.crifs.org.cn/03zhengwen.asp?news_id=5689 | 点击数:580 | 更新时间:2007-11-6 | 文章录入:admin2 ]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3日在“首届交银经济学家论坛”上指出,中国的金融结构正在进入脱媒时期,并且未来十到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脱媒是中国金融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金融脱媒”是指资金盈余者(储蓄者)和资金短缺者(投资者)不通过银行等资金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

李扬认为,随着金融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入,资本市场得到大力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脱媒现象正逐渐显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2006年以来,居民存款增长率和绝对额都随着资本市场的复苏呈下降趋势。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信贷闸门从而控制投资的实施难度将加大。

李扬认为,随着金融改革发展的逐渐深入,资本市场得到大力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脱媒现象正逐渐显现。“脱媒”是指资金盈余者(储蓄者)和资金短缺者(投资者)不通过银行等资金中介机构而直接进行资金交易的现象。而导致脱媒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从居民角度说,在收入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倾向与更高的回报率和更为多样化的资产形式,信贷、利率、外汇管制加剧了这一动机。二是企业为寻求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更低廉的融资成本,通过债券、股票、融资票据等证券直接筹措资金。三是各类理财机构如基金等,在传统的直接和间接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方式以赚取收益。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2006年以来,居民存款增长率和绝对额都随着资本市场的复苏呈下降趋势。除此以外,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依赖自有资金的比重在上升,而依赖银行和信贷的比重在下降。这样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信贷闸门从而控制投资的实施难度将加大。

对于金融中介机构的银行而言,脱媒给其带来的影响更大。银行的资金来源日趋紧张,流动性风险也在加大,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对此表示赞同。詹向阳指出,金融脱媒将从两个方面削弱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日益活跃的直接融资将加速分流银行和存款,迫使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使得银行在存款总量减少的同时增大成本支出;不仅如此,直接融资还将加速分流银行的贷款客户,迫使银行降低贷款利息,使得银行在贷款总量减少的同时,利息收入总量和利息收入水平都会下降。

对此,李扬认为,脱媒现象是中国在确立发展直接融资战略,获得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必须接受的事实。李扬建议,中国应当制定系统、综合的金融体系现代化方案,这一方案必须包含直接融资比重越来越大、其他的传统监管资金越来越小、以及它造成的许多问题等内容。李扬强调,中国不会重蹈美国分业经营时期经历脱媒的覆辙。中国已经开始了混业的过程,现在的银行已经面向资本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中国会比较平滑地应对这个过程,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央行官员建议将部分国有股权充实个人养老金账户
下一篇文章:国务院西部办: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进入新阶段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12]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8]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51]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5]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4]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7]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1]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91]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2]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