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电池的光能手机、世界上第一款MP5、世界领先的小型机器人、103英寸的立体电视以及我国自行研制的手机电视芯片……刚刚落幕的科博会中,多项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品令人们眼前一亮,本报记者寻访到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并将他们陆续介绍出来。
本报记者张奕报道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届科博会上,恒基伟业位于4号馆中关村展区的小小展台并不显眼,但是独特的产品却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这款名为“昶”的手机,因其可用光能驱动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永不充电、永久待机”这一“不可能任务”。
7年研发数亿资金光能手机旭日初升
这款手机第一眼看去没有太多稀奇之处,方正敦厚的翻盖机,只是体积比一般手机略大,翻盖上还覆盖着一层银色“鳞甲”。但是奥妙正在这银色“鳞甲”上,这银闪闪的一层是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随时为手机锂电池充电。只需要5分钟的光照就可支持一次紧急通话;60分钟阳光直射充电后可以支撑40分钟的通话。更神奇的是,在阴天、多云的天气,甚至电灯、蜡烛的光照下,该手机都能充电,是名副其实的“光能动力”。此外,因为有了保护电路,曝光时间再长也不会充过量损坏手机。
高效节能和绿色环保是光能手机的另两大亮点。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在谈及光能手机节能上,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目前4亿部手机,一年就要耗电10亿度,这相当于葛洲坝电站全年发电量的5%。”
十年一剑自主创新国产手机突出重围
不仅仅是科博会,3月中旬在德国举办的“CeBIT2007”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展会,会上仅以图纸展示的手机“昶”同样成为焦点,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因为此前,三菱、德州仪器等公司都致力于光能手机及芯片的研发。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目前这些公司推出的样品,光能充电一小时只能打数分钟的电话,这充分说明了光能手机的技术门槛之高。“昶”的横空出世让国内外的同行都大为惊讶——世界首部光能手机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生产。
恒基伟业总裁李明这样概述光能手机的成功“秘诀”:“这都是技术创新厚积薄发的成果。我们早在2001年就组建了专门的科技攻关团队,在美国、上海、北京、香港设立了四大技术研发中心。”李明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投入的研发资金就高达数亿元。
十年磨一剑,“昶”即将在全国推向市场。对于恒基伟业来说,“昶”是一款新产品;但是对手机行业来说,“昶”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制造”正在向着“中国创造”转型。 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