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瑞祥产权-官方网站 >> 文章频道 >> 资料中心 >> 行业资料 >> 正文
钢铁产业期待避险工具         
钢铁产业期待避险工具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03-14/000001445591.html | 点击数:979 | 更新时间:2006-3-16 | 文章录入:admin6 ]

    日前,有全国人大代表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尽快推出钢材期货交易的议案,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钢材期货的上市进程再一次备受业界关注。

    业内专家指出,上市这一期货品种将为钢铁产业的整个产业链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不仅有助于企业规避价格风险,也能为宏观调控提供手段。为此,市场对之充满期待。

  然而,在酝酿推出钢材期货的进程中,一度因为相关部门的不理解而延误了上市良机。相关部门提出的质疑主要有两点:一是钢材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集中度、流通集中度低,并且国际上还没有钢材期货的成功经验;二是期货投机色彩浓重,1994年苏州商品交易所曾发生大量过度投机钢材期货等违规行为,这使得在风险上可能无法有效防范。

    有专家指出,钢铁产业集中度低、流通度低恰恰是钢材期货上市的基本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成熟期货市场如伦敦金属交易所,早在三年前就计划推出钢材期货,无奈所处地区存在较高产业集中度的寡头垄断特征,使得这些市场对钢材期货品种的上市犹豫再三,甚至只能考虑推出钢材价格指数期货。

  在欧洲,钢材生产商与下游生产商之间一般直接签定合同,属于典型的直销方式,中间环节基本上没有流通商的参与,价格的决定权由生产商控制,因而并不存在过大的价格波动基础。因此对于钢材的生产方和消费方来说都没有套期保值的需求,他们参与的愿望比较低。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推出钢材期货,将很容易被操纵,从而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而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目前中国大概有800多家钢铁企业,其中15家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5%,而欧盟前六大钢铁企业市场集中度为74%。同时,整个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强劲,销售渠道线路也比较长,存在大量的中间贸易商,仅上海一地就有6000多家现货贸易商需要避险工具。

  还要看到,近来国际钢铁巨头虎视我国的钢铁产业,收购战事此起彼伏,同时,我们对铁矿石定价话语权仍不能有效掌控。统计显示,自1981年开始进口铁矿石以来,到2004年,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7.5亿吨。中国钢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我国有5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更高。2005年4月铁矿石涨价71.5%,如果按照2004年的进口量计算,200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约上升260亿元左右。

  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无疑提升了我国钢铁的成本。专家指出,钢铁上游企业为了减小原材料涨价所带来的损失必然将成本转嫁给了下游行业,而下游行业也会将部分成本压力转移给最终的消费者,这将影响整个钢铁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发展我国的钢材期货市场才能使得下游企业主动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期货市场曾存在过度投机一点不假。不过,经过1998年的治理整顿,如今期货交易法规日趋健全,交易场所的风险监管体系也日趋完善,特别是投资者具备了成熟的投资理念。这些情况与当初的市场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从而也不会成为影响市场平稳运行的障碍。(李中秋)
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文章:双汇"整体出让"的幕后玄机
下一篇文章:3G预商用网启动系统设备商先受益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开祥股份十届三次监事会决…[6708]
· 开祥股份2023年度股东大会…[6785]
· 开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7948]
· 开祥股份召开23年度股东大…[7953]
· 开祥股份十届二次董事会决…[7862]
 
· 上合组织会议举行期间休市…[2886]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认购截止…[4545]
· 开祥股份股东借款方案实施…[5400]
· 开祥股份临时股东大会决议…[3988]
· 开祥股份关于信原实业受让…[3491]
 
· 戚向东:今年我国钢铁产业…[1006]
· 宝钢与杭钢跨地区重组宁波…[1321]
· 需求萎缩河北钢铁领衔再减…[1468]
· 钢铁公司成本上升大型垄断…[1240]
· 鞍本钢铁重组:联而不合[115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