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事双方目前都在否认,但宝钢并购G八一的传闻,还是引发了二级市场强烈反应。其原因,除了可能的炒作外,更重要的,是这一传闻与眼下钢铁类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处境,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契合,正如有研究员对记者说的,即使上述传闻纯粹是想象,但肯定也是合理想象。
2005年钢铁业盛极而衰,行业趋势见底后,必然面对调整,但这轮调整并非是平淡的蛰伏,而是潜流涌动的新战场。业内专家近日纷纷指出,钢铁股估值偏低、产业集中度低,加之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这些因素都促使钢铁类上市公司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进入各方势力涌动的并购整合时代,真正的国际钢铁巨头可能就会在未来几年的中国出现。
外资势力跑马圈地
国际资本对中国产业和资本市场的进入速度不断加速,钢铁业更是首当其冲。
日前莱钢集团和全球第二大钢铁商阿赛洛达成协议,阿赛洛将以自身18亿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商务资源注入莱钢。去年米塔尔更是成功控股了华菱管线。国际钢铁巨头的频繁大手笔可以说意味着外资对中国钢铁行业的收购兼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外资研究机构目前普遍采取更加战略的眼光看待中国钢铁市场,认为中国钢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虽然行业产能的迅速增加,导致钢铁产品短期供大于求,但从中国目前正处于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来看,未来钢铁需求空间仍然巨大。
此外,钢铁行业的调整和A股市场对钢铁股的低估,也助长了外资的"抄底"冲动。种种迹象表明,外资抢滩中国进入了加速阶段,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整合带来了强大的外部冲击力。
国内巨头合纵连横
在外资力量虎视眈眈的同时,国内钢铁巨头也不甘落后,强强联合或是大鱼吃小鱼频频发生。研究人士指出,不论从政策推动还是市场选择而言,结构调整、淘汰落后都将成为钢铁行业的主题,几家国内钢铁龙头会顺势通过兼并收购壮大势力,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通过收购兼并提高行业集中度,在我国钢铁产业政策中给予了明确支持。去年7月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政策之一就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行业集中度。明确提出计划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钢厂,将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大幅度减少钢铁冶炼企业数量。
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造就了一个强者生存的时代,国内钢铁龙头纷纷通过并购合作提升优质产能、抢占市场空间。宝钢一直是通过重组并购做大做强的典型,今年宝钢又与马钢签署了合作协议,现在又传出与八一钢铁密切接触。鞍本合并也已于近日挂牌,产能超过宝钢达到3500万吨。武钢、唐钢等大集团的合并动作也时有发生。
整体上市苦练内功
与投奔国外、国内钢铁资本相比,目前风起云涌的钢铁集团的整体上市就是通过自身力量做大做强的关键一步。同时,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结构的不断完善,整体上市也是这些钢铁集团进行下一步纵向横向并购的基础。
今年2月,鞍钢谋划已久的整体上市计划与股改组合推出,至此国内三大钢铁巨头G宝钢、G武钢、G鞍钢都先后实现了整体上市。此后不久,G太钢也宣布以定向增发方式实现太刚集团的整体上市。而据称其他尚未完成整体上市的公司如包钢股份等都有整体上市的打算。可以预料整体上市仍会在今后几年的钢铁业上市公司中掀起风潮。
申万近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行业颓势带来的钢铁股价值低估和股改后渐趋成熟的市场环境,加大了目前A股市场上部分钢铁公司的并购价值。从吨钢价值和市净率指标来考虑,G韶钢、G杭钢、G八一等都具有收购价值。对这批可能成为潜在收购对象的钢铁企业而言,如果整体上市式纵向并购仍无法打造强势企业,与国际国内钢铁资本"抱团"式的横向并购也许就是在后调整时代生存的现实考虑。
部分收购价值较高的钢铁类上市公司
公司 昨日收盘 2005年预计 总市值
价(元) 产能(万吨) (亿元)
G 韶钢 2.67 480 35.81
G 杭钢 3.47 280 22.39
G 唐钢 2.81 800 63.68
G 八一 3.28 200 19.34
安阳钢铁 2.38 500 48.03 上海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