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邮政储蓄成立20周年。从1986年"坐收利差"的特殊照顾到2003年自主运用新增存款,邮政储蓄已经成为金融改革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3000亿元,仅次于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如何切分这块利润丰厚的"蛋糕",成为邮储改革的关键。
2005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成立邮储银行,2005年底,国家邮政储汇局向银监会递交了邮储银行的筹建申请。
而在今年1月16日举行的中国银监会2006年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将尽快批复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方案,以确保2006年内该银行各级机构均能组建到位,正式对外挂牌。
近日,更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最早将于今年6月挂牌。据悉,成立后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由国家邮政局控股,并将一改过去只存不贷的模式,对外发放小额贷款。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相关部门就提出要成立邮政储蓄银行,1999年国务院和人民银行也做出明确批复同意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不过当时由于利润划分问题,成立邮储银行的计划一直被搁置下来。
业内专家建议,邮储银行的组建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将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剥离开,先分账核算,再并账补亏;第二步才是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由邮政控股的储蓄银行,完全独立核算,而普遍服务的亏损由财政明补。(见习记者 金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