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长虹朝华率先将“盒子”产品投放到了市场,起名“长虹数霸”。长虹还拉来了AMD、微软等重量级选手助阵。
老百姓的客厅正成为一个战场,随着更多的厂商针对客厅娱乐中心推出的“盒子”纷纷亮相后,围绕着消费者的客厅市场淘金已经是很多厂商瞄准的目标。
但就在长虹、盛大、海信、TCL四雄争霸的局面形成时,定位于客厅市场的“盒子”市场又在哪里呢?尤其是现在几家推出“盒子”产品的厂商都将价格定在了万元区间,这与数字电视、IPTV免费赠送机顶盒给用户的策略大相径庭,消费者能慷慨解囊为其买单吗?
厂商扎堆能催熟市场?
其实,在长虹朝华之前,盛大、海信已经在客厅“盒子”产品上炒得沸沸扬扬,甚至几家厂商已经到了拼抢时间表的白热化竞争阶段。从现在几家厂商推出的终端看,大同小异,都是盯住了用户客厅这个市场。从广义上说,“盒子”就是一个可以与传统彩电相连接的设备,具备多媒体的DVD播放功能,而且通过这个“盒子”,家庭用户可以通过大屏幕的彩电当作显示器来用,同时,“盒子”里捆绑了网络游戏、炒股、上网浏览、网上购物、在线音乐、录制电视节目等功能。
从几家厂商的“雏形”产品看,每家厂商对产品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长虹朝华总裁祝剑秋对记者表示,与已经面市的两个“盒子”相比,长虹“盒子”更家电化。电脑启动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偶尔还会死机,但电视就不存在类似的情况,长虹亮相的“盒子”定名为长虹数霸,不仅具有在线娱乐功能,而且更注重影音、视频等功能。
然而,已经推出“盒子”的海信数码CEO周险峰表示,海信的“盒子”名叫“海信智佳M媒体娱乐中心EPC”,“盒子”推动书房中心向客厅娱乐中心转变、从2英尺互动向10英尺的互动转变,此外,海信还将推出一系列的产品,覆盖高中低端,而这些都将围绕着家庭用户的网络体验展开。海信的“盒子”是对其他产品的升级换代。
可见,在争夺客厅“盒子”市场上,包括盛大、长虹、海信间的竞争火药味十足。但记者从侧面感受到,目前这几种“盒子”概念性颇强,而且几家厂商虽然搞得热火朝天,但都停留在前期的试水阶段,这个市场是否像想象中的含金量那么高仍然不是很明朗。因此,长虹、海信都选择了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大中型城市建体验店的前期推广策略。
价格动辄万元谁买单?
虽然盛大、长虹、海信等在“盒子”产品的理解上有所差异,但在价格定位上却颇为一致,万元左右几乎是所有“盒子”的共同特点。动辄上万元,只为购买一个与彩电接驳的终端“盒子”,消费者能承担得起如此高的价位吗?这可能是“盒子”被市场接受的第一道屏障。
记者了解到,长虹朝华发布的“数霸”产品现在是9000元,不久后也会推出稍微低端点的产品,但价格也在5000元档位附近。再看看海信的“盒子”,同样是9000元的价格。而盛大的“盒子”价格虽然没有官方公布,但外界流传出的消息也证实在6000元-7000元之间。可见,价格不菲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
对此,一位收入还算不错的普通家庭用户对记者表示,虽然现在还没有体验过“盒子”的应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开始阶段就圈定在9000元左右的价格区间是难以容忍的,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心理价位底线。他还认为,现在购买一台普通的PC不足5000元,而背投、等离子电视,价格也就在万元高一些,难道“盒子”比这些还贵?
而且,也可以拿数字电视、IPTV等来做参照物,现在数字电视在一些地区做试点都在免费赠送机顶盒,只是通过收取月租费或者内容收费的模式来维持,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IPTV的南方、北方试点上也是采取了送的模式,而这些家庭娱乐中心一口喊出万元的价格,是否合理需要厂商作出个合理的解释。
对此,有专家分析,其实定位如此之高,作为设备提供商的海信、长虹、盛大也是有苦衷的,企业不同于电信运营商或广电有线运营商,这些运营商往往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而企业如果采取免费赠送或者低价格促销的手段,根本就赔不起,甚至压根就是一桩赔本生意。因此才会采取价格高走的方式,这样也能摊薄前期投入研发的成本。但这样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愿意吗?
3C概念卷土重来?
“盒子”的应用,其实就是3C融合的实践。“3C融合”在喊了多年的口号后,始终没有大踏步前进,产品层面的大融合未见呈现。盯住家庭消费者客厅市场的“盒子”能否圆了3C梦呢?
分析3C市场曾经失败的先例,无论“家电化PC”还是“家庭数码港”,产品应用大环境的不成熟是一个客观原因。长虹朝华一位人士表示,在3C融合方面,主观上厂商过分迷恋产品技术的开发、忽视实际操作使用,脱离消费用户是此前3C产品不能被市场接受主要的原因。而现在3C融合的市场环境已经趋于成熟,定位于客厅的“盒子”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记者 曹增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