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中国钢铁产业发展论坛专家一致认为钢铁业供大于求应逐步重组
本报北京电(记者 徐 涛)8月6日—7日,“2005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和改革论坛”在此间举行。与会的行业专家及政府相关部委的官员认为,就趋势而言,钢铁的供需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一方面,钢铁企业要充分做好利润率普遍下降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做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将渐次展开的准备。
钢铁已供大于求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中,钢铁企业要充分注意两个关键点。其一,煤电油运作为制约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紧张状态虽有所缓解,但是,入夏高温提前,使电力再度紧张;今后的煤炭供应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另外,运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这些制约因素,钢铁企业都要有所考虑。
其二,与煤电油运仍旧紧张相比,更突出的矛盾是产能大于需求的矛盾比任何时候都要突出。今年钢铁增量可能超过6000万吨,而市场需求将难以跟上。尤其在经济增长速度将适度回落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受到的冲击将首当其冲。朱宏任特别提醒,针对认为今年三、四季度钢铁价格可能回升的看法,朱宏任特别提醒,对价格回升不能做幻想,要对钢铁价格继续下降有所准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世俊也指出,从钢材钢坯进出口变化、粗钢消费状况以及汽车、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速变缓等情况分析,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供大于求的新阶段。
重组并购将渐次展开
李世俊表示,钢铁企业渐次展开大规模的并购重组,不但是钢铁产业政策的要求,也是钢铁行业进入供大于求阶段的现实需要。他说,不久前发布的钢铁产业政策,明确了到2010年,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要达到50%,2020年要达到70%。要完成这个目标,只有全面推进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大企业集团的增多,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中国钢铁企业的竞争能力。
李世俊说,十年来,中国钢铁业中,中型企业规模扩张势头强劲,产能扩展迅速,但整体的产业集中度并不理想。就整个行业的生存而言,加快重组、提高集中度,是钢铁行业的最后防线。如果集中度不够,就只能增产降价,打价格战,而这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将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
来自企业界的与会人士表示,虽然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在过去较为容易也较为普遍,但时至今日,大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强强联合还相当困难。对此,政府应在财税等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促进。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应是真正的合并,而现在往往是貌合神离,不利于新企业的运作。在这方面,国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由于大型的钢铁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在重组合并过程中,在股权方面没有很大的难度。
<徐涛> 出处:证券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