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余家民营石油企业“牵头”组成的中国第一家综合性民营石油联合企业———中国长城石油联合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已经完成了资产整合,将全面进入石油开采、炼化和流通三大环节。
自今年2月底中国政府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 6条”)以来,中国非公经济明显加快了发展步伐。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投资融资、财税支持、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出现历史性突破的消息不断传来。
市场准入频现“大手笔”
继民营企业控股深圳航空公司之后,民航总局日前又批准东星集团筹建东星航空有限公司。这也是今年批准筹建的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民航总局人士表示,目前还有15家民营企业正在申请筹办航空公司。
这位负责人说,在中国,筹办航空公司已经不再有企业性质的限制了,民营企业可以以全资的身份进入民航业。
同时,国防科工委颁布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民营企业得到许可后,可进入敏感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国防科工委经济协调司司长刘东奎表示,国防科工委目前正在加快许可证的发放工作,300家企业将进入下半年武器研发及生产许可证的审查行列,其中包括60至70家民营配套单位。
“融资难”逐渐被改变
浙江萧山中小企业和乡镇政府日前合股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这家担保公司由贷款企业合股出资,乡镇一级政府参与控股。股东企业贷款时,可由担保公司出面向银行提供贷款担保凭证。
融资难一直是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过去,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缺少抵押物,而银行审批程序严格,获得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概率较小。
“担保公司让中小企业从过去的‘烫手山芋’变成了银行的座上宾”。萧山一家银行的负责人说:“我们在给企业贷款时承担的风险要比过去小得多。”
中国银监会副主任史纪良透露,银监会将尽快向各银行下发《商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他指出,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小企业贷款营销和管理队伍,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小企业信贷文化。
政府为非公经济“再加一把油”
河南省政府日前为民营企业举行了专门的嘉奖会。省委书记徐光春掷地有声地保证:“我们要坚持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的‘三放’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河南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仅一季度,省中小企业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就为59家企业提供融资1.85亿元。
“36条”不是“权宜之计”
国家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36条’是中国首部以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这是一个国策,而不是权宜之计。”
这位负责人透露,6月初举办的中国首届民营企业质量论坛最新统计表明,全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5017.2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109万户。
他说,“明确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科技型企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鼓励进入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以及投资农业;……这都表明,中国非公经济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